最近看到新聞說陳前總統身體狀況喘得厲害,甚至需要戒護就醫檢查的情況,讓我想起過去處理過一個很特別的個案Mr. T。多數會來找脊骨神經醫師(Doctor of Chiropractic)的人都是有肌肉骨骼或痠痛的問題,Mr. T 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是他第一次前來諮詢的主訴症狀與肌肉骨骼毫無相關反而竟是困擾他十多年的“氣喘”,而且還是很特別的氣喘症狀。
公告版位
本部落格提供脊骨神經醫學,物理治療、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痠痛、脊骨保健相關衛教。本網站提供的訊息僅供教育與醫療資訊推廣,不可以取代醫師、治療師、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或治療建議。如須尋求專業醫療診斷、建議或治療,請向醫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諮詢。
文章歡迎引用分享,請註明作者與出處。有找不到的衛教資訊嗎?請多善用部落格左側的文章分類與搜尋功能! 更多衛教資訊請按"讚"加入"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 May 15 Tue 2012 16:53
謎樣的脊因性氣喘與胸悶
- May 15 Tue 2012 09:34
濫用止痛藥 頭更痛(新聞)
「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又稱為藥物反彈性頭痛或藥物誤用頭痛,它是一種因過度使用單純止痛藥,所引發的慢性頭痛病症,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邱律諳指出,此類型頭痛,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1%,大部分為女性,由於病情發作常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降低工作效率,令病患身心受折磨。
- Apr 20 Fri 2012 11:19
脊椎側彎新開刀方式-磁力棒矯正
法新社巴黎19日電) 香港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嶄新的脊椎矯正磁力棒可望取代每半年開刀1次的療法,治療兒童先天脊柱彎曲問題。
目前,接受脊椎側彎(scoliosis)的兒童須在脊椎裝上矯正棒,且隨著發育長高每半年須接受全身麻醉,開刀拉長矯正棒。
- Mar 28 Wed 2012 18:53
冠心病治療新突破!體外按摩心臟
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死因第二名,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又是心臟病死因中的主因,治療冠心病方法有藥物治療、皮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外科繞道手術3種,但有10%的病患是合併糖尿病患者,因冠狀動脈瀰漫性病變,只能靠藥物減少心絞痛,是冠心病族群中最缺少醫療資源者,高雄長庚醫院以「心臟震波儀」的體外按摩心臟方式,減少這類患者的心絞痛。
- Mar 22 Thu 2012 15:56
止痛藥 恐飆高血壓(新聞)
有些消炎止痛成藥、避孕藥,以及處方箋用藥可能造成血壓飆升,醫師、患者切莫輕忽藥物所引起的高血壓。
- Mar 06 Tue 2012 17:25
惱人的小腿疼痛-脛痛Shin Splints
Mr.C 平時沒有運動的習慣,但是入伍在即,於是每天開始跑步鍛鍊自己的體能。接連跑了幾天之後,兩邊小腿前側只要一跑步甚至快步走就會有疼痛痠軟的感覺。起初休息一下症狀就會獲得舒緩,因此不以為意。但是入伍之後隨著部隊操課的進度,疼痛開始變地持續,就連坐著休息時小腿前側也會刺痛,走路也變的一拐一拐的。醫官開止痛藥有吃時就不痛,但是只要一停藥或一操課便又讓疼痛加劇。
- Feb 22 Wed 2012 18:43
輕熟女沒「骨」氣!一成骨本不足已流失
減重、怕晒、鈣攝取不足,台灣女性面臨沒「骨」氣危機!調查顯示,超過一成的輕熟女骨頭呈現初老現象,已經有流失的情況,推估國內恐怕有30萬輕熟女骨骼健康受威脅,醫師提醒,35歲後骨量遞減,建議成年女性每天均衡飲食,攝取兩杯牛奶、1千毫克鈣質量,遠離骨鬆風險。
- Jan 20 Fri 2012 20:10
有研究才敢大聲-手術非萬能
數個月前遇見一位長輩,閒聊中發現他曾經為脊椎痠痛所苦。雖然如此,他過去平常的生活作息並未受到影響,肢體也未有痠、麻、痛等壓迫神經的情形,大多數的時間也能以休息的方式來舒緩痠痛不適,也未接受過任何保守性治療。他之後去看了醫生,醫生看完核磁共振跟他說 “你的脊椎退化長骨刺了也有椎間盤突出,須要開刀。我們特殊的手術方式,傷口小開完可以當天出院。”既然這麼快又方便,他也沒回去跟家人商量,馬上就自己決定動手術了。結果…他開完刀之後不如預期,反而更痛,醫師又幫他開了第二次刀,這一次還加裝了脊椎內固定器,整整在醫院裡住了一個多月。開完刀都過了10年了,到現在還是有反覆性的痠痛。
- Jan 03 Tue 2012 18:01
肌肉電刺激矯正脊椎側彎?
在八O年代開始有醫師率先使用肌肉電刺激來作為脊椎矯正之用途,初期的研究對於這種方式顯示對於矯正或控制脊椎側彎上有所助益。當時算是相當創新的療法,也令許多患者趨之若鶩。但是許多更近期的研究卻顯示:以電刺激方式來矯正/治療脊椎側彎並不改變脊椎側彎本身持續惡化的病程。
- Dec 26 Mon 2011 17:42
如何正確冰敷
現在資訊發達,很多人也了解急性傷害的時候應該使用冰敷來降低水腫與發炎反應中的不適。不過大多數仍不知如何正確的使用冰敷,不當的冰敷方式可能反而造成凍傷甚至加劇原先的不適。
- Nov 28 Mon 2011 17:33
長期服止痛藥 小心致命傷害
市面常見止痛藥如普拿疼、百服寧,主要成分都是「撲熱息痛」(paracetamol,乙醯氨酚),但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警告說,平日習慣服用這類止痛藥的病患要特別小心,因為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造成用藥過量,對身體造成致命傷害。此研究結果發表於《英國臨床藥理學期刊》。
- Oct 29 Sat 2011 18:04
脊骨神經醫學系教育時數
- Oct 27 Thu 2011 16:56
小「腹」婆當心 腹部脂肪多恐釀骨鬆
一般都覺得比較瘦的婦女,罹患骨質疏鬆的機會比較高,但如果你是小腹婆的話,也得要當心!一份美國的研究指出,腹部的脂肪有害骨骼健康,也就是說婦女腹部脂肪越多的話,會提高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蘋果體型的婦女可要提高警覺。
- Oct 20 Thu 2011 09:25
75老人4分之1骨鬆 死亡率每年達2成
今天是世界骨鬆日,國內統計顯示,七十五歲以上老人,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鬆,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停經後,骨質快速流失,50歲以上族群,骨鬆比已經超過兩成,專家提醒,相較於癌症、三高,骨鬆卻常被民眾忽略,殊不知每年花在治療骨鬆、骨折費用達40億,要是導致髖關節骨折,一年死亡率超過兩成。(陳奕華報導)
- Oct 19 Wed 2011 19:09
神經血管-邊跑步邊甩頭 竟致頸動脈剝離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 Oct 15 Sat 2011 15:00
世界脊椎日10/16(World Spine Day)
10/16是世界脊椎日! 該週也是脊椎健康保健週。
不良的姿勢體態會嚴重影響脊椎健康! 全家總動員尋求專業評估調整一下姿勢體態吧!!
- Oct 07 Fri 2011 15:30
美國醫療機構評鑑聯合會(TJC)對醫師的定義
根據美國醫療機構評鑑聯合會(The Joint Commission)註1公布最新的 “Physician(醫師)” 定義。
- Oct 07 Fri 2011 14:57
成大骨質疏鬆新藥 國際矚目(新聞)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7日電)成功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介白素-20會造成骨質流失,並研發出抑制介白素-20抗體新藥,老鼠實驗證明有效,將進入臨床階段,預計新藥在6到10年內上市。
- Sep 23 Fri 2011 10:34
脊骨神經醫學-Chiropractic
Chiropractic 一詞源於希臘,據字面翻譯 “以手完成(治療)的”,因此過去有人翻譯為 “手療學”、 “整脊學”、‘’脊椎按摩療法”…等等。 根據2008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O)於北京公布的正式中文翻譯為 “脊骨神經醫學”。根據WHO對於"Chiropractic"的定義:"脊骨神經醫學是一門專注於肌肉骨骼神經系統,並提供因肌肉骨骼神經系統失調所衍生健康問題之診斷、預防與治療的專業。"
- Sep 17 Sat 2011 11:28
親愛寶貝-晚上10:30前睡覺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 Sep 08 Thu 2011 15:05
懷孕初期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 易流產(新聞)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婦女在懷孕初期服用常見的止痛消炎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可能會大幅增加流產的風險。布洛芬(ibuprofen)和奈普生(naproxen)是這類藥物最常見的主成分。
- Sep 07 Wed 2011 16:13
落下頷 醫師:小心姿勢作怪(新聞)
【台灣醒報記者蔡宛儒綜合報導】你放鬆的時候,嘴唇是微張的嗎?為人熟悉的「落下頷」,過去多被認為是牙齒咬合不良造成。但三軍總醫院感染管制室及感染科主任王甯祺表示,許多下巴關節的症狀,真正的病因可能是心理因素,或是因姿勢不良造成。
- Sep 02 Fri 2011 19:08
脊椎側彎過了青春期之後就不會惡化?!
脊椎側彎過了青春期之後就不會惡化?!
- Aug 12 Fri 2011 10:31
脊椎受傷硬練瑜珈 婦人險癱瘓
很多人喜歡練瑜珈,不過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做高難度動作,台中有個陳小姐,練瑜珈後,隔天下背疼痛雙腿無力,根本不能走路,後來就醫才發現,原來陳小姐本來脊椎就受過傷,在做瑜珈時,太用力彎折身體,結果壓迫到脊椎,導致椎間盤突出,才會痛得受不了。
- Aug 04 Thu 2011 20:40
你對醫療風險知多少?
治療病患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黑與白。有的只不過是的統計學上的數字罷了。醫師根據最新的醫學新知與對病患最佳利益之下所做出的決定,對絕大多數患者而言,是有利的;但是也是有少數患者不但無法得其利卻受其害。
“Iatrogenic injury” 意指經由醫療行為,在非刻意的情況下所導致的傷害。根據美國Dept. of Health Human Services 的保守估計,美國每年因為醫療行為造成意外死亡的人數高達12萬人,即平均每6位醫師每年至少造成一件病人意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