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側彎造成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一派學者認為頸椎相對位置(尤其是上頸椎)對於大腦與身體之間是一個重要的通道,尤其是上頸椎錯位時會影響脊髓內的前大到皮脊髓徑(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及背脊髓小腦徑(dorsal spinocerebeller tract)。這兩條路徑正好是控管身體姿勢與肌肉張力的的重要管道路徑,一但頸椎這裡出了問題,立即會影響身體的扶正反應(Righting Reaction)。另外不當的上頸椎錯位也造成脊髓內膜(dural sheet)不當的壓力與拉扯。因此連帶引起脊椎的彎曲與旋轉。
公告版位
本部落格提供脊骨神經醫學,物理治療、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痠痛、脊骨保健相關衛教。本網站提供的訊息僅供教育與醫療資訊推廣,不可以取代醫師、治療師、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或治療建議。如須尋求專業醫療診斷、建議或治療,請向醫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諮詢。
文章歡迎引用分享,請註明作者與出處。有找不到的衛教資訊嗎?請多善用部落格左側的文章分類與搜尋功能! 更多衛教資訊請按"讚"加入"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目前分類:脊椎側彎 (19)
- Nov 11 Fri 2011 11:11
頭頭是道II-談頸椎弧度與脊椎側彎矯正
- Nov 07 Sat 2009 06:00
脊椎側彎該不該開刀?<結論篇>PART 3/3
這裡做一個總結,贊成手術治療的主要原因包括惡性脊椎側彎會持續性的惡化,尤其當角度愈大時,越不受骨骼年齡的影響而持續惡化。而手術是目前最可靠最快速矯正側彎持續惡化的方法。研究發現手術患者HRQL的生活品質問卷得分上較保守治療患者來的高,代表手術治療提供患者較高的自信與生活品質。
- Nov 06 Fri 2009 13:46
脊椎側彎該不該開刀?<反對篇>PART 2/3
脊椎側彎的症狀(酸痛)並無法由手術矯正。早期當脊椎側彎手術開始普及時,認為脊椎側彎可以利用內固定手術加以矯正體態,並且留下極少的併發症。可是其實當後來發現脊椎側彎手術的度數矯正中有1/3 患者隨著時間( 一到十年內)逐漸失去所矯正的度數,植入固定支架仍有持續惡化的可能。知名小兒骨科醫師同時也是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的研究員之ㄧ的Dr.Renshaw 曾說, "One would expect that if the patient lives long enough, rod breakage will be a virtual certainty." (可以預見的是假設病人活得夠久,體內的金屬條最終一定會疲乏斷裂)。此外還有一些比想像中影響長久的後遺症,。因此開始有了不同的檢討聲音:脊椎側彎手術是否對病患有實質的必要,還是只是一個整形美容的手術?
- Nov 05 Thu 2009 18:44
脊椎側彎該不該開刀?<贊成篇>PART 1/3
當脊椎側彎患者到達40度以上時醫師會建議患者以手術方式實施矯正,其實對於原發性脊椎側彎患者該不該動手術有很多不同的聲音。雖然脊椎側彎治療的標準程序已經形之有年,然而對於病患最佳照料的治療程序仍有爭議(可參考網誌-脊椎側彎的數字迷思ㄧ文)。該聽醫師說的?聽家人朋友說的?看網路資訊? 不如聽聽最新的專業醫學研究期刊怎麼說。這篇“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該不該動手術-辯論性文章”(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 to operate or not? A debate article)發表於2008年九月份 Patient Safety in Surgery,內容收集96篇具指標性的脊椎側彎(手術)相關醫學研究文獻作出客觀的論述。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時出現正反雙方完全不同的論點,是相當有意思的一篇學術文章。雙方各執說詞也提出相關文獻作為支持與佐證。以下做出簡單整理提供參考。
- Oct 24 Sat 2009 07:09
脊椎側彎手術影片
脊椎側彎手術的方式由最早期單純切開肌肉與韌帶來減少變形,演變到脊椎融合手術,之後發展出脊椎內支架(Harrington rod)植入,到現在醫師們仍持續地在發展最新最有效率的開刀方式來縮短手術時間以及復原時間。以下提供三則影片提供參考:一為動畫,二為實際人體手術。觀看實際手術影片可能會引起部份朋友感官不適,請視情況選擇影片連結。
- Aug 18 Tue 2009 19:07
脊椎側彎Q&A
Q什麼是脊椎側彎?
A以醫學角度定義脊椎(正面)彎曲達10度以上定義為脊椎側彎。而十度以內一般只能定義為脊椎錯位(subluxation)或脊椎不正。據研究發現脊椎側彎的盛行率約為3-5%,以每班五十人的班級來說可能有一至二位學童有脊椎側彎的情況。脊椎不正的情況大多可能與姿勢不良或脊椎受傷有關。
- Jan 16 Wed 2019 19:10
運動傷害引起的功能性脊椎側彎
- Aug 02 Thu 2018 14:57
脊椎歪了都是脊椎側彎嗎?
根據統計脊椎側彎的盛行率大約是5% ,絕大部分是屬於青春期好發的”原發性脊椎側彎”。 這種側彎發生的原因目前還不是非常的明確, 包括: 基因、賀爾蒙、神經肌肉骨骼系統失調 …等等,都被認為可能是造成原發性脊椎側彎的原因。不過有很多人做X光片檢查的時候,發現脊椎有些歪斜的現象,就認為自己有脊椎側彎。 但是事實上,可能只是有脊椎歪斜,並沒有達到脊椎側彎的標準。
- Apr 20 Fri 2012 11:19
脊椎側彎新開刀方式-磁力棒矯正
法新社巴黎19日電) 香港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嶄新的脊椎矯正磁力棒可望取代每半年開刀1次的療法,治療兒童先天脊柱彎曲問題。
目前,接受脊椎側彎(scoliosis)的兒童須在脊椎裝上矯正棒,且隨著發育長高每半年須接受全身麻醉,開刀拉長矯正棒。
- Jan 03 Tue 2012 18:01
肌肉電刺激矯正脊椎側彎?
在八O年代開始有醫師率先使用肌肉電刺激來作為脊椎矯正之用途,初期的研究對於這種方式顯示對於矯正或控制脊椎側彎上有所助益。當時算是相當創新的療法,也令許多患者趨之若鶩。但是許多更近期的研究卻顯示:以電刺激方式來矯正/治療脊椎側彎並不改變脊椎側彎本身持續惡化的病程。
- Sep 02 Fri 2011 19:08
脊椎側彎過了青春期之後就不會惡化?!
脊椎側彎過了青春期之後就不會惡化?!
- Jul 19 Tue 2011 18:40
脊椎側彎可以打高爾夫球嗎?
- Jun 25 Sat 2011 07:48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須知
經常被問到脊椎側彎該做甚麼運動? 其實在網路上可以找到給脊椎側彎病人做的運動就有上百種,到底該怎麼做呢?要如何做才有效率呢?
- Oct 19 Mon 2009 23:24
脊椎側彎的數字迷思
脊椎側彎治療"標準程序" 早在醫界行之有年。你曾經質疑過這些所謂的標準程序的訂定標準從何而來嗎? 為什麼以10度作為脊椎側彎標準?為何20度以內醫師都是建議再觀察?為何25度以上才建議開始背架治療?為何以40-45度作為建議手術標準?這些準則在世界所有醫學院重複不斷地教授,也變成了黃金準則。也沒有人會問為什麼當初以這些數字作為標準?事實上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數字的訂定主要是依照前人的個人經驗以及財經數據方面的考量,並沒有實際的醫學臨床實驗顯示這準則是對“脊椎側彎患者”的最佳治療程序。
- Oct 13 Tue 2009 11:01
脊椎側彎與基因遺傳
最近常被許多家長以及網友問到脊椎側彎是否有遺傳上面的疑慮?事實上脊椎側彎的成因與治療方式一直是科學家極力探求解答的重點項目之ㄧ,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脊椎側彎可能與基因遺傳有所關聯,因此極力探尋可能造成脊椎側彎的基因。
- Mar 16 Mon 2009 19:23
倒立機與脊椎側彎
台灣果然是運動保健用品的天堂,產品的多樣化真的是讓消費者眼花撩亂。廣告裡說得天花亂墜到底是不是真的?打從我回台灣之後三不五時就有親朋好友問我“你覺得這XX機器怎樣?”“這個有沒有幫助?”“值不值得買?”最近也有網友詢問利用倒立機是否適合某某脊椎方面的情況?其實答案真的會因人因狀況而異。我這麼說好了,台灣人最愛買成藥了,成藥有沒有效? 當然有某程度上的效果,不然不會出來賣。但對所有症狀疾病都有效嗎? 當然不是!不然每個人隨便去藥局買個治百病的藥方就好,哪還需要醫生跟醫院? 運動保健用品也一樣,不可能對每一個人都有效。某某人使用過後的正面評價也不見得適用在你身上。美國人比較好的習慣是當他們本身已有病痛時,即使買個健身相關的產品都會先問問專業醫師的意見。花錢傷身是大家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
- Nov 25 Tue 2008 17:51
簡易脊椎側彎篩檢方法
脊椎側彎最常檢測的方法就是向前彎腰,從背後看肩胛骨兩側是否平均。這個測試名稱為Adam's Test;又稱為 “Too Late Test”。因為當 受試者從這個姿勢發現不平均時,側彎角度可能已接近三十度左右了。早在1999年的Spine期刊當中Karachalios等人就發現這項最廣泛使用 的篩選方法,其實不適用來篩選出早期輕度的脊椎側彎。根據台灣的統計,好發於青少年的不明自發性脊椎側彎盛行率約是4%。即以一班五十 人的教室來說,每班可能就有兩個學童有脊椎側彎的問題。根據2000年Spine 期刊指出:若是由專業評估人員到學校施予脊椎側彎的篩選評估 平均每學童大約花費24.66 美元。 然而由於這對將來可能減少手術的醫療成本評估下來,歐美各國仍然相當重視學童的脊椎側彎篩檢。
- Mar 19 Wed 2008 09:22
矯正脊椎側彎最新資訊
最近剛剛於美國CLEAR INSTITUTE完成一系列有關脊柱側彎矯正的課程
如同我之前的文章所述 由於這是相當新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