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脊椎側彎患者到達40度以上時醫師會建議患者以手術方式實施矯正,其實對於原發性脊椎側彎患者該不該動手術有很多不同的聲音。雖然脊椎側彎治療的標準程序已經形之有年,然而對於病患最佳照料的治療程序仍有爭議(可參考網誌-脊椎側彎的數字迷思ㄧ文)。該聽醫師說的?聽家人朋友說的?看網路資訊? 不如聽聽最新的專業醫學研究期刊怎麼說。這篇“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該不該動手術-辯論性文章”(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 to operate or not? A debate article)發表於2008年九月份 Patient Safety in Surgery,內容收集96篇具指標性的脊椎側彎(手術)相關醫學研究文獻作出客觀的論述。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時出現正反雙方完全不同的論點,是相當有意思的一篇學術文章。雙方各執說詞也提出相關文獻作為支持與佐證。以下做出簡單整理提供參考。 

支持任何一項治療的幾項重點包括:一、若不加以治療,疾病本身的病程發展對患者不利。二、所提供的治療必須可靠並且以有系統的方式重複施用於多數患者,且可以達到多數患者受益的程度。三.治療所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必須遠小於可提供病患的利益。

 

贊成手術治療:
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在評估治療的重點就是是否有持續惡化的可能性。目前已經有發展多許多來預測惡化的危險因子,包括評估骨盆或手腕生長板、年紀、側彎角度、側彎部位、血清檢查等等…各種不同方式來預測患者惡化的可能性。Lonstein and Carlson以骨盆生長板(Risser Sign)配合側彎角度來做交叉評估發現:

(注:Risser Sign數據愈小表示骨骼愈年輕/愈有成長空間)

 

Risser Sign

脊椎側彎角度

持續惡化機率

0-1

20-29

68%

2-4

5-19

23%

0-1

5-19

22%

2-4

5-19

1.6%

   

另外研究發現脊椎側彎角度可以作為獨立的危險因子。意思即縱使已經成年,大角度的脊椎側彎並不會因為停止生長而停止惡化。由於以手術方式植入內固定架是目前醫界認為最直接也最立即的矯正,相較於其他保守性治療顯得有可靠且具一定的矯正程度。因此建議必須以手術方式予以矯正。相較於手術前與手術治療後的患者在追蹤之下發現,以用來評估患者生活品質的HRQL量表發現在術後五年之後的生活品質優於術前。
 1170042270  

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脊椎持續性的惡化與變形,希望藉以維持脊椎力學上的平衡。附屬的價值除了外觀上的改變,患者的自信心也相對提高。至於手術後遺症相關文獻由於手術還有研究設計方法不同,範圍從5%到20%。根據脊椎側彎發生與死亡率研究委員會(SR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mmittee )以6334名患者為研究對象的最新資料顯示,手術併發症比率約為5.7%(其中並沒有將輕微或重大併發症分項列出)所記載的併發症包括肺臟併發症、感染、靜脈血栓、神經功能缺陷、死亡...等等。一篇由Diab等人所作的研究報告指出造成神經系統併發症比例為0.69%,另一篇由中國提出的研究指出造成神經系統併發症比例約為1.06%。由Carreon等人提出的統計數據如重大血管受損、內臟受損、深層內部感染的比例分別為 0%,0.28%及0.71%。以現今手術技術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比例已經相當低。

插圖為經手術矯正側彎以及肋骨突出案例
 1170042267

1170042268
 

 <點選Part2&3... 反對篇與結論篇>
 

原文/圖出處:http://www.pssjournal.com/content/2/1/25

摘要翻譯整理:張軒彬

美國脊骨神經博士 物理治療師

台中/台南倍康脊背諮詢中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脊椎側彎手術
    全站熱搜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