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本部落格提供脊骨神經醫學,物理治療、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痠痛、脊骨保健相關衛教。本網站提供的訊息僅供教育與醫療資訊推廣,不可以取代醫師、治療師、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或治療建議。如須尋求專業醫療診斷、建議或治療,請向醫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諮詢。
文章歡迎引用分享,請註明作者與出處。有找不到的衛教資訊嗎?請多善用部落格左側的文章分類與搜尋功能! 更多衛教資訊請按"讚"加入"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目前分類:治療運動不求人 (16)
- Feb 13 Thu 2025 09:09
側平板支撐太難?試試這 4 種漸進式方法!
- Feb 11 Tue 2025 18:27
10分鐘核心運動,緩解慢性下背痛
🔥 最新研究 發表在《歐洲疼痛期刊》,發現 十分鐘的核心運動 可以幫助 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 減少疼痛,改善核心穩定性!
✅ 運動內容:
1️⃣ 前臂平板支撐(Forearm Plank)
2️⃣ 靜態游泳(Static Swimmer)
3️⃣ 右側平板支撐(Right Side Plank)
4️⃣ 左側平板支撐(Left Side Plank)
5️⃣ 仰臥橋(Glute Bridge)
- Jan 21 Tue 2025 13:47
新年健康好習慣:六個動作讓你開運又健康!
以下是六個簡單的運動動作,不僅可以幫助舒緩身體,還能讓你在新的一年中迎來好運!
- Apr 11 Thu 2024 10:19
地震後感覺搖不停!? 試試這樣做減緩地震後頭暈症候群
403花蓮大地震剛好一周,地震後這幾天有好幾個朋友總覺得地震完之後, 怎麼感覺頭一直昏昏的,明明就沒有地震,但總覺得地還一直在震。如果沒有明顯的病灶,或外傷撞擊病史,極有可能是 " #地震後頭暈症後群"。目前造成的原因仍不明。但可能與 #自律神經失調 與震後 #緊張焦慮 的情緒有關。
這邊提供幾個可以嘗試的方法:
1.輕撫按摩胸骨。用手指由上往下的方向"輕輕地"按摩胸骨。有些人剛開始可能會覺得胸骨位有點疼痛敏感。力道輕輕就可以。一次1-2分鐘。
2.輕拉耳垂。輕輕下拉雙耳的耳垂。一次1-2 分鐘。
3.眼睛盯住正前方一固定物。頭輕輕地左轉和右轉到極限位置的同時,視線維持在同一的固定物上。持續1-2分鐘。
這些可幫助重設前庭系統與自律神經系統。
#脊骨神經醫學 利用脊椎、潛意識與情緒的調節方式,也可以 #調節自律神經系統,也可以由專業評估後實施。
- Mar 07 Thu 2024 09:30
解析天使蹲:健康與傷害之間的微妙平衡
張博今天看新聞學了一個新名詞,「天使蹲」,這是知名女星迪麗熱巴拍攝天使造型時的踮腳蹲姿。引起大家的熱議! 新聞也有專家指出模仿這樣的動作,可能對下肢關節帶來一些傷害。張博自己試了一下,覺得是還算輕鬆達成。但是天使蹲其實是一個複雜的動作,其力學狀況可能導致受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 May 26 Thu 2022 17:53
【簡單動作活化大腦 預防老年癡呆】
最初大腦神經學家認為所有的腦神經細胞在大腦停止發育之後,就不再生成新的細胞。可是自八O年代起,神經學家開始對 "腦神經細胞再生" 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成年人仍有可能機會新生神經元細胞並形成新的神經突觸連結。這提供了一個能讓大腦延長活性的可能性。而身體遵循的一個不變的法則 "用進廢退",一旦使用頻率降低,功能就會開始衰退。那如何有效率的來鍛鍊我們身體來活化大腦呢?
- Nov 25 Wed 2020 16:56
啟動自癒力,從走路開始!
人類經過演化後成為地球上能直立靠雙腿行動的生物。讓人類能空出雙手做精細的動作與技能。但是隨著科技變化與生活型態的轉變,"久坐"已經是現代人的生活常態。上學、上班、開車、搭車、回家後看電視,幾乎一整天的時間都是坐著。你曾經粗略算過除了睡覺之外,你一天當中有多少時間是坐著嗎?
- May 21 Thu 2009 22:38
考生疏壓操
考季將至,許多學子除了在書桌前的時間變長了之外,精神上的壓力也讓許多學子覺得緊張,身體的緊繃與痠痛甚至引起頭痛失眠最近當相當常見。再此提供一套疏壓操除了考生之外長坐辦公桌的上班族也可以參考:
- May 01 Thu 2008 23:56
落枕了! 怎麼辦? 簡易自救法
相信一般人多多少少一生中總是有落枕經驗 ,事實上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雖然大多數的落枕即使不治療, 過幾天自己也是會好的, 只是這段時間頸部活動受限或者伴隨著隱隱的頭痛 ,其實也是相當惱人的一件事。
- Apr 07 Wed 2021 11:14
要說服長輩運動 真的很難?!
年紀一大, 很多痠痛的問題都會開始出現。這時候,有人說,這是關節退化問題 你應該多休息,才不會把關節軟骨給磨光光.... 有人說,怕痛越不動的話,肌肉萎縮,質量大幅下降(肌少症),這更撐不住你的關節,疼痛反而會更糟糕.... 你覺得,哪一套說法更被這個世代的長輩接受?
- Sep 17 Mon 2018 19:15
動作看起來像,做起來效果卻不一樣?
- Dec 14 Wed 2016 16:16
得了媽媽手! "讚"不起來?!-簡易自救運動
“媽媽手”是ㄧ種屬於累積性的拇指狹窄性腱鞘炎(Stenosing tenosynovotis )。先解釋一下甚麼是腱鞘? 這是一個包覆在肌腱周邊,類似水球般用來減少肌腱滑動時相互摩擦的構造。腱鞘炎是因為肌腱長時間過度使用,引起腱鞘反覆摩擦發炎甚至造成狹窄的狀況。經常需要使用到手(指)腕動作的人,例如電腦鍵盤工作者,鋼琴老師,工程技師,收銀員、包水餃工作人員、常滑手機者….都有機會得到。
- Jan 08 Thu 2009 14:24
從生物力學角度來看美背機
最近好多人問我對美背機(或拱背機)的看法如何。這樣問的不外乎是脊椎側彎、椎間盤凸出或背部酸痛的朋友。我通常先解釋一下脊椎的簡單構造之後,然後說看你是以什麼角度來看這一部健身器具。
- Dec 15 Mon 2008 11:47
脊骨神經醫學與瑜珈運動/Chiropractic and Yoga
一位父親的友人因長年受背痛所苦,以往試過中西醫復健以及各式各樣的民俗療法都無法完全舒緩。最後她藉由瑜珈來開始做調養,可惜效果仍是時好時壞,相當有限。據陳述,過去數年間曾騎車時遭背後追撞過數次,當時經骨科醫師診斷並無骨折或脫臼。
- Jan 31 Thu 2008 01:21
你不可不知的簡易脊椎保健運動
你有每天刷牙嗎? 大部分的人一天至少刷牙兩次以確保牙齒的健康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每天做脊椎保健運動 來確保自己脊椎的健康 如果你沒有每天保健自己脊椎的習慣 現在是開始的時候了 簡易的保健運動只需花個幾分鐘 卻可以讓脊椎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