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對許多媽媽們是沉重又甜蜜的負荷,懷孕中後期可能開始容易有腰痠背痛的問題,根據統計,有過半數以上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有下背痛的問題,到臨盆時有50%-75%的產婦有下背痛的困擾。多數的準媽媽因為怕藥物影響到胎兒,大多都是忍著痛,等生產完之後再看看酸痛問題會不會自然改善。只有兩成的孕婦為了背痛問題求診。其實脊骨神經科(Chiropractic)真對懷孕期間因為肌肉骨骼系統問題造成的酸痛問題,以不打針不吃藥的前提下,可提供媽媽們相當不錯的改善效果。
公告版位
本部落格提供脊骨神經醫學,物理治療、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痠痛、脊骨保健相關衛教。本網站提供的訊息僅供教育與醫療資訊推廣,不可以取代醫師、治療師、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或治療建議。如須尋求專業醫療診斷、建議或治療,請向醫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諮詢。
文章歡迎引用分享,請註明作者與出處。有找不到的衛教資訊嗎?請多善用部落格左側的文章分類與搜尋功能! 更多衛教資訊請按"讚"加入"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 Oct 18 Thu 2018 19:15
你不知道的孕婦矯正脊骨三大好處
- Oct 02 Tue 2018 19:00
躺個沙發而已,有這麼嚴重嗎?!
小林左臉疼痛 ,包括上顎牙齒疼痛 。已經長達兩個多月。 這段期間看過牙醫 。牙醫並未發現牙齒明顯的病灶, 之後又看了耳鼻喉科, 以及神經內科醫師, 安排做了一系列的腦部檢查,以及相關檢測 ,排除腦瘤等嚴重病灶之後,最後被診斷是三叉神經痛。 神經內科醫師給小林止痛藥還有一些抗癲癇的藥物。 在藥效期間的確有減緩疼痛。 但是只要一過了藥效期間或停止吃藥,這種強烈的左臉疼痛馬上又會出現。 整個睡眠品質也變得非常糟糕 。小林就用藥物控制了一個多月之後發現, 左邊的手腳也都接連開始出現刺麻的感覺。 小林發現狀況不對,這時候才轉由Doctor of Chiropractic來評估。
- Sep 17 Mon 2018 19:15
動作看起來像,做起來效果卻不一樣?
- Aug 02 Thu 2018 14:57
脊椎歪了都是脊椎側彎嗎?
根據統計脊椎側彎的盛行率大約是5% ,絕大部分是屬於青春期好發的”原發性脊椎側彎”。 這種側彎發生的原因目前還不是非常的明確, 包括: 基因、賀爾蒙、神經肌肉骨骼系統失調 …等等,都被認為可能是造成原發性脊椎側彎的原因。不過有很多人做X光片檢查的時候,發現脊椎有些歪斜的現象,就認為自己有脊椎側彎。 但是事實上,可能只是有脊椎歪斜,並沒有達到脊椎側彎的標準。
- May 27 Sun 2018 10:48
2018世界衛生大會WHA
今年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世界各國其實都已經重視到整合醫學的重要性。也了解唯有整合各種不同的專業才能給予患者最有效率,最經濟的治療方式。
尤其是在肌肉骨骼系統的問題,在現今人口老化與生活型態轉變的的關係,將來對世界各國都將會是一個沉重的醫療支出。
- Aug 31 Thu 2017 12:01
電動助力車-下背痛、退化關節炎患者的新選擇
- Aug 04 Fri 2017 11:04
下巴關節疼痛可能不是顳顎關節(TMJ)的問題!?
Andrea 長期以來都有右側下巴緊繃,打不開的問題。看過許多齒顎與顳顎關節矯正的專科醫師,嘗試許多治療,例如:按摩、咬合板、PRP增生療法、小針刀、針灸、雷射…改善的效果都相當有限。直到最近才由朋友介紹,找脊骨神經醫師(Doctor of Chiropractic以下簡稱:脊醫)評估。
- Apr 25 Tue 2017 14:41
體態與情緒
透過Body language,身體語言,人可以表達內心中的情緒與想法。單純的透過身體/肢體/口氣/動作/姿態,周圍的旁人也能略知這個人心理的情緒與想法,現在是喜、怒、哀、樂、不耐煩、心虛….等等的心理感受。也有行為生理專家專門研究這一方面的身體語言,來剖析一個人的行為心理模式。
- Feb 17 Fri 2017 08:24
骨鬆用藥停看聽 專業醫師教你如何選擇(轉)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於2008年至2011年派出骨質密度檢測巡迴車研究計畫統計顯示,全台灣不分男女約有75%民眾有骨質的問題,其中31%有骨質疏鬆症。隨著台灣逐漸步入老年社會,骨質疏鬆症盛行率也逐年升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警告,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健康殺手。因此,面對骨鬆症的治療,就顯得特別重要。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骨質疏鬆特別門診主治醫師劉東桓表示,目前在台灣第一線治療骨鬆藥物主要有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控劑(口服)、雙磷酸鹽(口服或靜脈注射劑型)、類保骨素(皮下注射)及鍶化合物(口服)等。在台灣由於國人對於口服骨鬆藥物的服藥順從性不高,因而無法達到降低骨折的風險,隨著皮下及靜脈注射劑型(有每隔3、6個月或12個月注射一次的劑型)逐漸盛行,大幅增加骨鬆患者治療的成效。目前在台灣第二線治療骨鬆藥物為合成副甲狀腺素,為每天皮下注射,約要施打一年半,造價昂貴一個月要一萬多元。
- Dec 29 Thu 2016 08:47
安慰劑~神奇的心理作用
甚麼是安慰劑?
- Dec 14 Wed 2016 16:16
得了媽媽手! "讚"不起來?!-簡易自救運動
“媽媽手”是ㄧ種屬於累積性的拇指狹窄性腱鞘炎(Stenosing tenosynovotis )。先解釋一下甚麼是腱鞘? 這是一個包覆在肌腱周邊,類似水球般用來減少肌腱滑動時相互摩擦的構造。腱鞘炎是因為肌腱長時間過度使用,引起腱鞘反覆摩擦發炎甚至造成狹窄的狀況。經常需要使用到手(指)腕動作的人,例如電腦鍵盤工作者,鋼琴老師,工程技師,收銀員、包水餃工作人員、常滑手機者….都有機會得到。
- Dec 06 Tue 2016 18:11
美國最新突破性研究: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凶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轉/風傳媒)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巴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研究人員先培育出了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巴金森氏症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gut bacteria),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 Dec 02 Fri 2016 10:17
孩子!痠痛貼布也是藥 過量使用恐器官衰竭
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國立師範大學瞭解國內學童用藥狀況,發現學童最常服用及購買的藥品竟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最常見品項為痠痛貼布,師大教授張鳳琴說,部分學童認為在藥局購買的藥物安全性很高,像是感冒藥、胃藥等,有人則是大量使用痠痛貼布,但過量使用,恐會引發器官衰竭。
師範大學調查國內5838名含高中職以下的學生,發現最常購買或使用的成藥、指示用藥中,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最大宗,占23%,其次為綜合感冒藥占13.2%、解熱鎮痛藥占12.1%、胃藥占11.1%;若分為國小、國中、高中職來看,買藥、用藥的比例隨年齡上升,特別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上升比例最高。
- Nov 30 Wed 2016 19:00
情緒與痛 -刻骨銘心之痛
Will 因為持續一年多的肩頸痠痛來求助,又常伴隨的胸悶與上背痛。當評估心肺狀況與血壓時,Will看著手指上的血氧濃度監測器,竟莫名地流下眼淚。細問之後才發現原來Will的愛妻約莫在兩年前因病過世。在醫院的最後那段時間,妻子手上一直帶著血氧濃度監測器。看到這機器,讓他想起了那一段刻骨銘心回憶。
- Nov 17 Thu 2016 10:58
一個夢,帶走了我的痛
- Nov 10 Thu 2016 11:35
收驚!? 神蹟!? 還是情緒障礙!?
- May 29 Sun 2016 10:21
參加2016世界衛生大會WHA
台灣凱羅健康協會受世界脊醫組織聯盟邀(WFC)請參加第69屆世界衛生大會,成為本屆世界衛生大會台灣唯一 正式受邀的非官方團體 。這是台灣凱羅健康協會第二次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
台灣凱羅健康協會由美國 ,英國 ,澳洲 馬來西亞 ,紐西蘭等歐美國家脊骨神經醫學博士所組成的民間專業社團。目前於台灣致力於推廣脊骨神經醫學不遺餘力。 然而專業的團隊在台灣仍未受到政府的重視。台灣凱羅健康協會在公益活動付出, 協助弱勢團體的努力獲得國際的認同。過去在柬埔寨等落後國家實施義診活動,與世界運動會等國際賽事派出台灣專業團隊。 多年來積極參與各項國際事務 ,獲得本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的邀請。
- Apr 28 Thu 2016 19:28
脊骨神經醫學與嬰兒腸絞痛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位澳洲脊骨神經科醫師矯正嬰兒的影片,片中的女嬰因為晚上一平躺就哭鬧,無法正常睡覺,醫師檢查不出原因而懷疑可能有腸絞痛的情況,父母轉而向知名脊骨神經科醫師Dr. Ian求助,經過詳細的評估與檢察,在女嬰的脊椎輕快地矯正了一下 "啪"的一聲! 把大家嚇了一跳。一周之後回診女嬰已經可以正常地睡覺, 原先無法仰躺,溢奶的狀況也改善很多。右上背腫脹的情況也消失了。
- Aug 25 Tue 2015 16:33
不單純的術後頸椎抽痛
七十多歲的Mr. C抱怨這幾周來只要一仰躺右邊脖子前方延伸到右肩胛骨就有抽痛感,但只要不躺就沒有這種抽痛感。仔細詢問病史後發現他頸椎與腰椎分別在15年前與8年前動過脊椎融合手術。患者表示術後狀況雖有痠痛卻與這次突然的抽痛完全不同。曾有輕微中風、高血壓以及粥狀動脈硬化的病史。這段期間已經看過骨科醫師檢查,初步判斷可能是頸椎問題造成的抽痛。由於頸椎C4/5/6已經動過融合手術,醫師不建議頸椎牽引,主要以藥物與局部的肌肉注射治療。然而抽痛的問題卻沒有明顯的改善。
- Apr 08 Wed 2015 19:00
打嗝打個不停!?
(案例一)
Victi (化名)因肩頸痠痛來尋求協助,再詢問下發現近來這連續幾個月除了肩頸不適之外,困擾她的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打嗝不止的問題。吃完飯之後不停的打嗝長達數個鐘頭,晚餐之後甚至打嗝到睡覺時還打個不停,根本無法入眠,也干擾家人的睡眠。看過許多醫生,甚至做了胃鏡檢查都未發現異狀。
- Mar 27 Fri 2015 10:07
維他命D加運動 抗老化不求人(轉)
台灣醒報記者張振鴻台北報導】「只靠營養食品,不注重肌肉訓練和蛋白質攝取,一樣老得快!」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表示,人過了30歲,必須加強肌群與心肺的訓練,並多取用含蛋白質的食物。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強調,「曬太陽可刺激蛋白質和維他命D的生長,來預防肌少症與骨質疏鬆。」
【運動訓練不可少】 根據榮新診所2014年為體檢客戶所做的體適能檢測發現,青壯年族群(30至50歲)有48%的比例顯示為核心肌耐力不足。黃婷毓說,這是由於該族群的工作型態多為久坐所導致的。因此她建議要增加肌群肌耐力的訓練,特別是時興的「平板式運動」,即手肘、腳尖撐地的核心肌群穩定度訓練。「若有餘力,也應該要兼顧心肺耐力的訓練,例如慢跑。」黃婷毓指出。
- Jan 27 Tue 2015 09:30
長期服用止痛藥 消化性潰瘍易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因素較多樣化,包括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藥物、情緒壓力、菸酒、食物、胃酸分泌過多等,其中像是長期服用阿斯匹林、非類固醇消炎藥物、類固醇等藥物,也可能埋下誘發潰瘍的危險因子。
尤其老人家常出現關節痠痛或是心血管疾病等,必須長期服用相關消炎藥等,但因胃黏膜保護機制,隨著年齡逐漸老化,就容易誘發潰瘍,嚴重甚至出血;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次指出,有些患者甚至因服用止痛藥,掩蓋潰傷造成的不適,導致事後發現時,症狀已惡化。
- Dec 18 Thu 2014 18:42
落枕了!都是枕頭惹的禍?
最近寒流來襲,能夠窩在溫暖的被窩中睡覺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最近很多人前一天還沒事,早上一起床就發現脖子就落枕了。其實,低溫或濕度的急遽變化雖會造成某些人筋骨不適的情況,但是其實並不是造成落枕的主要因素。
- Dec 11 Thu 2014 16:30
天冷嘴巴張不開 顳顎關節疼痛患者增5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氣溫驟降,許多人除了早上起床痛苦不已外,還有人起床後卻無法張口刷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呂明怡醫師表示,單單上週門診就收治了六位顳顎關節疼痛患者,比平常激增了五成,大部分患者都是情緒壓力過大,加上天氣變冷,出現顳顎關節疼痛,甚至無法張口刷牙,提醒民眾要做好保暖及紓壓,若出現顳顎關節疼痛千萬別輕忽,應盡速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呂明怡醫師表示,顳顎關節疼痛的發生原因不明,但通常和壓力有關,有八成患者出現單側顳顎關節疼痛,男女性發生比率約3:7,推估與女性情緒比較容易緊張有關。最近有些民眾因平常沒做好口腔衛生,加上年底拚業績,工作壓力加大,造成顳顎關節疼痛,連張口都困難,只好來求助牙醫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