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個朋友Rita很緊張地來找張博,他長時間在中國大陸工作,之前曾經被診斷有嚴重的頸椎神經壓迫,造成肩頸與上肢的嚴重神經痛。在大陸以針灸加上中醫治療之後,已經完全康復了,也好一段時間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回到台灣,參加了公司例行地安排員工全身健檢,健檢醫師看了頸椎核磁共振檢查(MRI)後,立馬把他轉到神經外科醫師,神經外科看了之後也建議他儘快動手術。 讓他心情Down到不行! 問題是 "我沒有哪裡不舒服阿? 這樣還要動刀嗎?"


 

坦白說,張博看了也嚇了好大一跳,好大的椎間盤突出! 更驚訝的是,完全一點都沒症狀!

"外科醫師說,我頸椎這樣就像個不定時炸彈,萬一不小心去撞到,可能就會很嚴重,可能癱瘓甚至喪命,建議我動刀! 可是我現在完全沒事好好的,就怕動刀的風險比不動刀高? 醫師也不敢跟我保證開完刀不會有任何後遺症,一想到手術之後的復原期和可能的併發症,都讓我很傷腦筋。"

 

 

很多人總是會面臨到”我這個狀況需不需要開刀?””開刀可以完全解決我的問題嗎?” “有可以不開刀的方法嗎?” 因為人不是機器,沒有所謂的治療套餐。 真正有良心的從醫人員應該是站在一個客觀的科學的立場來回答這個問題。而不是一昧的推銷或者是鄙視某一種療法,因為沒有一種療法是萬能的。 身為預防保健的工作者, 盡量以保守非侵入性的調理與衛教來改善身體狀況。但是不可否認的,某些嚴重情況下,的確從手術上面的治療可以獲得快速有效的改善。

 

如果你的狀況被外科醫師建議要以開刀的方式做治療,你應該問問醫生以及自己下面這些問題。

 

第一, 這個問題有沒有立即開刀的急迫性 有些不馬上開刀可能會造成死亡或者是永久性不可逆的傷害? 這種情況 通常醫師會很主動強烈的建議需要開刀。這種狀況通常別無選擇。若是沒有開刀的急迫性,可以詢問醫師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提供選擇跟比較。任何形式的治療手段都一定會有風險,醫療的風險跟利益相較之下,你願意同時去承擔它的風險與利益嗎?

 

第二,你的狀況有沒有嘗試過有品質的保守性治療。 張博士要特別強調的是"有品質"的三個字。 因為現在健保給付的關係, 去復健科做的物理治療幾乎千篇一律是熱敷,電療,牽引的套餐。 治療師根本沒有時間去給予不同的個案各別的評估處理和適當的運動治療處方。 而針對不同個案的治療計畫,才是可以讓你進步的重要因素, 但是很遺憾的這些健保不給付。 如果你嘗試了一段套餐式的復健治療沒有進步,建議你應該找有在個別化處理的自費療程。

 

第三 日常生活品質的評估。 有些狀況可能會嚴重影響患者本身生活自理的能力與生活品質,或者是照顧者方便照顧與否。 或甚至已經嚴重影響到工作的能力。 這些都是需要評估跟考量的因素之一。

 

第四 尋求專業的第二意見。 同一個問題,看的科別醫生不同, 可能給的建議也都會不一樣。 例如可能給予不同型態的保守性治療: 脊椎矯正、運動治療、針灸,或者是非手術的侵入性治療; 如針劑、注射藥物、針刀等等。

 

第五 千萬不要只有靠影像學檢查來作要動刀的判斷。 一定要配合臨床症狀與檢查。影像學檢查找到的,不一定是兇手! 就像本文的案例,雖然有明顯的頸椎椎間盤突出,但是目前卻沒有造成任何不適。


 

那研究數據頸椎手術的死亡率是多少? 根據2018年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ine Surgery 的研究,追蹤十年,超過34萬個案例的數據發現,整體的死亡率是0.32%,有心臟衰竭病史患者的死亡率是3.91%,半身不遂患者的死亡率是3.7%。另外其他有趣的統計數據: 每次開車半哩之內出車禍受傷的機會是二百萬分之一,開車超過50公里以上,出車禍死亡的機率是二百萬分之一。被雷打到死亡的機率是二百萬分之一。有些事件發生機率雖然極低,但是不代表不會發生,還是有人出車禍,被雷擊死亡的。就客觀的數據是這樣,但誰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其中的倒楣鬼~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阿~但是如果無症狀下,以預防嚴重受傷為前提的手術(preventive procedure)風險遠高於實際意外風險,值不值得做,就很值得商榷了。


 

如果決定手術之後, 手術之後的復健以及術後的適當調理或訓練, 還有後續的衛教都會關係著手術預後的成功與失敗。手術後,身體出了保就不是原裝的了。套句廣告詞,"天然ㄟ尚好"。即使再先進的人工醫材,還是不如本身俱有的。每人都只有一組脊椎,請格外小心愛護。如何術後讓身體重新去調整、適應都取決於術後的復健訓練與衛教。 因為有的時候很多狀況,其實是肇因於原本不良的生活習慣與姿勢造成。如果這個沒有給予根本脊椎保健觀念的修正。 既使手術剛開始很成功,也很容易會因為不良的習慣,讓身體再次面臨到受傷的窘境。

 

那突出的頸椎椎間盤,有可能以不手術方式縮小嗎? 其實這是有可能的,2019發表在Medicine的研究中, 針對這些原本被建議要手術治療, 但是不接受手術,而選擇繼續保守性治療的個案。發現突出的頸椎椎間盤有自然縮小的現象。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407963/

 

回到最原先的問題,那這樣需不需要開刀呢? 其實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讀到這兒,你如果是當事人,可能也已經有自己的答案。其實現在醫糾案件這麼多,主刀醫師其實也很怕把病人開壞。 尤其Rita現在完全都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其實可以多找幾位不同的醫師聽聽其他的第二意見。會有願意在完全無症狀的個案頸椎上拆彈,而且還能保證開完術後,人可以跟現在一樣完全自在的神外科醫師嗎? 如果找不到這種醫師,就別杞人憂天, 擔心哪天被撞, 天塌下來了.... 把握自己能掌控(自我脊椎保健)的部分吧!

arrow
arrow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