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下背痛 的困擾嗎? 有想過為什麼其他同齡人還生龍活虎, 自己卻是處於腰酸背痛的常態嗎? 顯然年齡並非主要的原因! 到底有甚麼原因可能影響脊椎健康? 又該如何應對呢?今天彙整了常見的七大下背痛風險因子以及應對方式來跟大家分享。

下背痛風險.png

一、抽菸。許多研究已經證實抽菸不僅對心血管,呼吸系統有嚴重的負面作用之外,對肌肉骨骼系統也有負面的影響。根據2019年的研究,癮君子最常抱怨的疼痛問題第一名就是脊椎相關的疼痛。抽菸會導致微血管收縮,造成血液循環變差,組織代謝與修補遲滯,導致身體長期的慢性發炎。常有脊椎疼痛問題者,一定要考慮戒菸。

 

二、久坐的生活型態。現在生活太過便捷,以前購物想貨比三家,還得真的出門去逛個三家店;現在想吃飯不用站著煮,也不用出門買,都只要動動手指就有人送上門了。現代人的活動度比起以前少太多了。現代人一天坐著的時間輕易就長達8小時,或甚至更長的時間。研究發現,背痛與坐的時間呈現正相關。而且腰椎椎間盤的壓力在坐著時候遠比站立的時候高,尤其在駝背的坐姿下更糟糕。因此光是多多走動,對腰椎有很大的幫助。除了減輕椎間盤的壓力之外,更能增加椎間盤的代謝循環。平時能走動就多走動,能站著就不用非要坐著,工作時間也不要連續坐著超過一小時, 中間為自己倒杯水,上個廁所。走動一下都會有幫助。回到家看電視也非一定要坐著,站著,或踏步做運動都是很不錯的改變方式。

 

三、負重的工作型態。適度的負重其實是有助於脊椎與肌肉骨骼的健康。但經常需要搬運重物的人需要別注意負重時的姿勢。舉起重物時注意腰桿挺直,需要轉動身體時以髖胯部位來做重心的轉移,而非直接旋轉脊椎。並適度的使用一些護具、或推車。來減少脊椎上的直接負擔或降低反覆累積性的傷害。

 

四、缺乏日照。人類原先的狩獵、農耕生活讓大家接受日照的機會很多,進入工商社會之後,加上美白防曬的觀念讓很多人都不習慣也不喜歡曬太陽。維生素D是維持肌肉骨骼系統的重要營養素,2021的研究也發現慢性背痛患者體內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濃度與疼痛程度呈反比。讓皮膚不塗防曬,接觸陽光是最直接獲取維生素D方法。建議可以多利用清晨或黃昏時刻讓太陽照射皮膚,也能閉上眼睛,面向太陽,讓陽光照射臉部與眼底。陽光強烈的10:00-3:00直接曝曬時間不宜過長(10-15分),以免曬傷。溫和的冬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最棒時機。

 

五、壓力。壓力殺腦! 情緒壓力也可能是大腦生病了! 慢性背痛與社會心理因素關係有很強烈的關聯。身心會相互影響,長期的壓力會導致身體賀爾蒙與機能失調,影響大腦對於疼痛的感覺與定義。身體痛久了會鬱卒;鬱卒久了,身體就會更不舒服。這種惡性循環必須打破。有些人宣洩壓力的方法靠著抽菸、酗酒、或大吃大喝的方式都只會火上澆油。真正面臨有情緒上的壓力時,千萬別猶豫去尋求身心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的協助。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規律的運動,適度的日照,均衡的飲食都會有助益。找到自己健康的壓力釋放口,培養自己有興趣,且樂於其中的活動。

 

六、更年期婦女。婦女在停經前可能會有4-8年的賀爾蒙波動前驅期,隨著雌激素分泌下降,開始會容易有腰酸背痛或關結疼痛或情緒波動的問題。雌激素本身是一個天然抗發炎的賀爾蒙。雌激素下降可能容易有關節發炎腫脹痠痛的情況。另外女性更年期後面臨另一個骨質疏鬆的問題,骨質流失速度加快,更需要注意骨骼關節的健康。給予適度的重量訓練,日照。更年期未必所有的疼痛都與雌激素有關,因此需要專業的評估, 必要時可以賀爾蒙治療。切勿使用偏方或自行過度補充雌激素,以免提高乳癌風險。

 

七、#肥胖。肥胖以前是富貴病,現在是文明病。肥胖確實是百病之源。很多病痛, 只要體重減下來,自然會改善。所以背痛問題也一是其中一項。體重過重對肌肉、韌帶、關節,脊椎椎間盤的負荷過大而提早損耗。而且肥胖者本身就是一個長時間處於傾向於慢性發炎的體質。許多研究都發現肥胖與下背痛呈正相關。下背痛肥胖失能者更是同時與情緒壓力高度相關。減重不是光靠吃得少或吃了甚麼神奇的藥丸就行。速成的減重可能不健康而且容易復胖。肥胖者的飲食、運動習慣、社會經濟地位,情緒因子都是需要同步去評估考量的方向。必要時可由專業的醫師、營養師、心理師、或運動教練同步介入指導減重。

 

上面提到的下背痛危險因子,你中了幾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脊醫張博 的頭像
    脊醫張博

    脊醫張博的園地-Chiropractic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