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有點升溫的趨勢,有好幾個朋友、親戚、街坊鄰居不少人染疫。最近也有人考慮是要現在追加疫苗還是等著新世代疫苗? 可以先了解一下目前兩大學派的論點和自身情況,再做個考量。

 

細菌理論 (Germ Theroy)

由細菌理論之父路易斯 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提出。目前牛奶使用的巴式消毒法(Pasteurization)也是由巴斯德發明的。提出微生物進入人體之後會造成疾病。在當時是非常創新的想法。因此認為殺死入侵的微生物/病原體才能反轉疾病,也應該充分消毒避免病原體入侵人體。後來也被主流醫學-對抗(症狀)療法(allopathy)作為主要的圭臬。尤其在抗生素的發明之後,用抗生素殺死外侵細菌的方法救了許多人,大家開始發現原來可以有這麼神奇的"藥" 可以短時間有效的反轉病情。疫苗、抗生素...的發明都堪稱是細菌理論下的重要衍生產物,也拯救了無數的生命。

 

不過細菌理論有些無法解釋實際的現象,比如,同樣接觸同一株病原體,有些人就非常嚴重,但有些人症狀卻非常輕微,或甚至有些人完全不受感染。現實上也有把疫苗打好打滿的人,染疫後卻是重症甚至死亡。此外身體裡常見病原體如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這些原本在身體體表,口腔,鼻腔、 泌尿道黏膜上常見的病原體;腸胃道內更有數十億的細菌。所以其實微生物可與宿主(人)共存,但是宿主卻沒有明顯被感染的現象或症狀。只有身體免疫機能變差,這些病原體才會造成感染或產生明顯的症狀。

 

地形環境理論 (Terrain Theory)

其實除了細菌理論之外,當時西醫Dr. Antoine Bechamp (1816-1908)提出地形環境理論。認為把人體與微生物比喻成一整體的環境,認為微生物與宿主(人)處在一個平衡的環境下,原先在身體的微生物甚至也會阻隔新入侵的病原體,確保宿主不會生病。一旦平衡被破壞,宿主就會被感染生病或產生不適的症狀。這樣就能解釋上面所提,為甚麼同一株病原體在不同人身上造成完全不同的反應,原因就是體質(身體環境)不一樣! 現在也發現破壞腸胃道的菌叢平衡,的確會衍生身體許多消化、神經、免疫系統的失調。因此殺死微生物並不是唯一的解套方法! 將整個身體包含微生物視為整體環境的大局觀,其實也是順勢醫療(homeopathy)概念。

 

影響身體地形環境(體質)的因素很多,飲食習慣,情緒壓力、運動習慣、日照、環境汙染、毒素...等等都對身體免疫系統與微生物造成影響。說白了,其實就是自己平時好好照顧身體,吃得營養均衡,適量運動,充足的日照與睡眠,調節身心的壓力....聽起來很簡單幾句話就能概括,但是實際上做起來很多的細節,談白說對很多人是知易行難。而且現代人凡事要求速效,有了之前的抗生素/疫苗經驗,多數社會大眾已經被洗腦到期待所有病都有簡單又有效的magic bullet可以反轉/控制病程,以至於大多數人甚至不用太去關心自己平常如何照護身體。比如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已經近三年,老早已經發現肥胖,抽菸者、慢性病都是重症或死亡的高危險群。真正有因為害怕染疫重症的人開始戒菸、減肥、改變不良習慣來改善身體環境的人寥寥可數。多數人仍願意相信magic bullet,也不願相信身體的自癒能力,乃至於持續著不健康的習慣。

 

此外這牽扯到另外的複雜的商業經濟活動,大眾的恐懼心態是最好的商品包裝紙。任何商品只要被裹上了這層包裝紙,馬上會被搶購一空。記得衛生紙、口罩、酒精、快篩劑、疫苗、清冠一號、個人空氣淨化機、保健食品....這些因為疫情恐慌出現的缺貨或搶購亂象嗎? 哪一種理論更能快速帶動大眾恐懼,刺激經濟或某些特定消費? 即使輕症的比率超過99.55%的事實。只要幾個新聞聳動的標題,就很容易躁動人心。

 

同一支疫苗保護效果會隨著重複施打幾劑之後逐漸縮短。從原先的六-八個月、重複多劑施打後,到現在可能不到兩個月的保護力。而病毒無庸置疑地會繼續變異,除非一直有新世代的疫苗。但事實上疫苗研發的速度永遠追不上病毒的變異速度。那是否意味著人需要終身靠疫苗來不生病? 這真的是長期的解決方法嗎? 

 

面對所有的病毒型感染,其實最終能夠救你消滅入侵病毒,靠的是人體內的免疫細胞。 所有的藥物或疫苗,其實都是在病毒殺死宿主前,幫忙爭取免疫細胞活化的時間。最終, 你還是要靠免疫細胞正常的發揮來清除病毒。不論是接受疫苗-(先幫免疫細胞補習),或是不接受疫苗(讓免疫細胞臨陣發揮)都一定要讓自身的免疫系統強化。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張金魚圖,比較著細菌理論與地形環境理論的觀點。金魚生病了該給魚打疫苗/投藥, 或者換缸水? 其實,兩種觀點其實可併行而不背馳! 換缸水絕對是必須的;但必要時,同時給金魚投藥跟換缸乾淨的水都有幫助不是嗎? 這前提是確保藥物或疫苗是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只是目前新冠疫苗是人類疫苗史上研發速度最快,且缺乏長期實驗數據的疫苗,其實許多人對於疫苗的效用與中長期副作用的看法仍然有所保留,而現今社會的氛圍似乎僅允許一種聲音。與主流不同的聲音就會被霸凌,造成族群的對立與撕裂! 不(願意)打疫苗者在現實社會中飽受各種限制與歧視。事實上沒有人願意生病, 所以其實不願意打疫苗的人,代表他們更願意相信自己身體的自癒力, 更注重自己的保養生息。更願意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才是。若非如此,就可能在這場天擇之中淘汰。

Louis Pasteur (1822-1895).png

愛迪生說過“The doctor of the future will give no medication but will interest his patients in the care of the human frame, diet and in the cause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Thomas A. Edison (1847-1931)(未來的醫師將不再給予藥物,而是著重在人體骨架,飲食與疾病預防保健上)。之前印度預言神童阿南德曾說過疫苗不是疫情的解決方法,要大家對環境與動物友善、多曬太陽、呼吸新鮮流動空氣、多運動,均衡飲食、保持愉快心情並散播愛與善的正能量。這其實也都是一種大局觀的看法,說不定大地藉著一場疫情想給人類的啟發就是這些! 了解的人有多少!? 你覺得你更能接受哪一種理論與說法? 不論何種選擇都應該彼此被尊重。 

 

 

#張軒彬脊醫博士

 

增強免疫力七招秘密大公開

arrow
arrow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