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是連接相鄰骨頭的重要軟組織。主要在關節活動時,提供必要的穩定度。一旦關節穩定度不足,就會衍生一連串的疼痛甚至關節磨損退化問題。韌帶拉傷是相當常見的軟組織受傷, 嚴重的韌帶斷裂需要手術修補。而絕大多數輕度或中度的韌帶拉傷都可以保守性的治療改善。只是韌帶在拉傷後修補時可能會面臨到那些問題?

1.新生成的纖維組織比原本更僵硬且弱。原先韌帶主要是由Type I膠原纖維組成,受傷後會生成Type III膠原纖維,直徑與彈性強度都比原本的纖維差。修補期間提供適當的拉力,可以讓新生的纖維長得更好,更強壯。

2.新修補的纖維組織,若在未經特別引導的情況下,生長的方向會不一致。然而若是在修補期間給予適度的張力/拉扯/壓力的刺激。新生的纖維組織,會依照所給的刺激新生方向一致的纖維。日後比較不會有不良的沾粘組織。

3.受傷的組織間會充斥許多免疫細胞與新生游離的神經末梢。造成發炎反應與疼痛。這是促進修補的自然生理反應。疼痛反應也會讓身體對此患部活動上特別謹慎,暫時必免過度的活動來防止進一步的傷害。隨著組織修補的進行, 理論上這些免疫細胞產生的發炎物質與游離神經末梢應該會逐步變少。然而在活動缺乏的情況下,周邊循環代謝變差,會讓發炎物質濃度不易下降,游離神經增生。對疼痛的反應會更加敏感。

Pic fromhttpswww.nuccaspinalcare.com.png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 的使用上需要謹慎使用而勿濫用。研究已經發現第一線的消炎止痛藥,會影響細胞層級的修補過程。可能會造成組織修補遲滯,衍生慢性疼痛的問題。而對於慢性疼痛(疼痛超過3個月以上)的問題則不建議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類固醇有強力的消炎效果。可以快速抑制組織發炎反應。達到消炎消腫,止痛的目的。然而強力抑制發炎反應的後果就是讓原先應該經過發炎反應修補組織的過程都被抑制了。發炎反應停止,修補過程也會終止。打過類固醇的部位雖然一下就達到止痛的目的,但是會讓組織變得更脆弱,同時增加下一次同部位再次受傷的風險。

根據不同的受傷機轉,受傷部位、年齡、運動強度需求...等等。每個人都會需要個別化的運動處方建議,此時需要由專業評估後給予運動指導與建議。但是儘早且適度的活動是促進身體更好自癒過程不變的共通原則。

張軒彬美國脊醫博士/物理治療師

 

arrow
arrow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