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以雙腳站立的人類來說,挑選一雙舒適的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論是配合社交場合、工作需求、一雙舒適的鞋可以幫你的可不只你的腳丫子喔!整個體態都會因為你的腳上的鞋子而有所不同喔。
之前還在美國時看過幾個與鞋相關的深刻個案:
個案一: Miss J是一名愛漂亮的大學生,在炎熱的夏天進到我的診所抱怨著她的腰部與小腿約膝蓋前外側酸痛。看看她時髦的打扮腳上穿著是金光閃閃的新拖鞋,問她這兩天是否做了什麼特別事情或走了特別久?她回答沒有什麼特別不一樣,一樣地從宿舍走到公車站搭車買了新拖鞋再回宿舍而已。“你這兩天都穿新鞋嗎? ”“是阿!一買完馬上就換上了。怎麼了嗎?”我看看她的鞋和她剛開始走進診間的步態,就知道這雙鞋不適合她了。簡單幫她檢查之後稍稍幫她的腰舒緩一下疼痛後跟她說,你今天開始不要再穿這雙拖鞋出門,你的小腿前方疼痛是從鞋來的,回去冰敷一下就好了。過兩天Miss J 穿著布鞋回診,很興奮地說真的耶!換了鞋,隔天我膝蓋前面就不痛了!
個案二:Ms.D是在Shopping Mall中Coach專賣店的副店長。挺著幾個月的身孕居然還穿著高跟的鞋子在工作。果然去閃到腰給送進診所,疼痛直達小腿肚。因為懷孕不想打針吃藥只好找脊骨神經科醫師(Doctor of Chiropractic)做脊椎矯正。對於孕婦當然是使用特殊的脊椎矯正手法,配合運動、鞋子與工作環境的衛教,幾週後也逐漸康復。最後居然offer我到她的店以五折的超優惠價購買當季商品....
案例是不勝枚舉。但是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已的鞋子呢? 好看? 好穿?價錢?人體工學設計?穿矯正鞋墊怎麼選鞋?越貴越好?你的標準在哪裡?
我選鞋的基本標準:
第一:包複性。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案例一中個案穿拖鞋走路最常見的就是怕鞋子滑拖而稍微改變走路的姿態。造成小腿前側的肌肉(Tibialis Anterior)過度疲乏造成酸痛。好的包復性應該要能將整個足部(足踝以下)包復住,而且穿起來之後不能輕易脫落。
第二:柔軟性。穿上鞋之後試著做墊腳的動作。試試鞋子這部位是否太硬。鞋子的從大腳趾底部畫條平行線到小趾的位置,這部位柔軟度要夠以提供足夠足部的活動空間於行進時推進(Push off)。
第三:輕巧性。除非特殊用途(如保護作用的工作鞋),不然一般使用的鞋子重量不宜過重,以免影響正常步態。
相關閱讀: 我有長短腳嗎?
買鞋Q&A待續...
張軒彬/ChiroChang
台中/台南倍康脊背諮詢中心
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物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