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知道骨折後如果沒有好好保養,可能造成死亡嗎?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研究顯示,骨鬆併發症中最嚴重的是髖部骨折,而65歲以上的男性在骨折發生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2%,是女性的二倍。台安醫院骨科醫師劉文俊表示,骨折後容易使病人的活動力下降,容易引發各種不同的併發症,甚至造成死亡。呼籲民眾萬一發生骨折,必須立即接受治療,降低因骨折導致的生命危機。
常見骨折發生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還是因為骨質疏鬆問題導致。劉文俊解釋,骨質疏鬆的情況一般常見於60歲以上的銀髮族人口,隨著年齡越大,骨質密度越低,發生骨折的機率就越高其中又以肩關節、手腕關節、髖關節、脊椎最容易發生骨折。然而,骨折後如果沒有完整治療引發併發症,第一個月的死亡率高達12%,第一年死亡率甚至可到25~35%,比例之高令人擔憂。
臨床上曾碰過一名50歲婦女,因脊椎嚴重骨鬆導致胸腰椎體骨折塌陷,疼痛難忍因而引發厭食症,加上長期服用止痛劑,終致尿毒症,於52歲時死亡。劉文俊表示,骨折後容易使病人的活動力下降,加上長時間臥病在床,間接造成身體的機能及免疫力降低,引發各種不同的併發症。常見的肺部感染僅是其中的一種,其他還有心血管疾病、腎臟或膀胱感染、褥瘡、血栓、腦中風等疾病。
雖骨折與死亡並無直接關係,但骨折後注意保養則可有效避免骨折引起的併發症甚至是對生命的威脅。劉文俊也建議,保健骨頭除了每天規律的運動外,最重要的是注意飲食的調養,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鈣片、牛奶、蔬果、豆類、蛋類等食物,透過飲食、運動雙管齊下,才能達到「顧骨」效果。
另外,一般民眾認為,骨折後補充肉骨頭可以使骨頭癒合,針對此點,網路上對於健康議題討論卓著的「厝邊藥師 阿源爸」表示,肉骨頭的成分主要是鈣和磷,骨折後如果攝入大量的鈣和磷,容易導致骨質內有機質與無機質比例失調,阻礙斷骨癒合;而骨折後的骨頭再生,主要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又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因此,要達到骨頭癒合,建議多補充骨膠原可幫助骨頭再生。
==================================================================================
骨科案例-阿嬤抱孫子 胸椎應聲骨折
中國時報【馮惠宜╱台中報導】
怎麼會這樣,一名72歲的阿嬤彎腰抱起兩歲孫子,沒想到咯嚓一聲,胸椎應聲骨折,一檢查早已嚴重骨質疏鬆,才會彎腰用力就骨折,澄清醫院骨科醫師鐘文隆提醒,骨折疏鬆沒症狀,患者通常都在一次用力後出現骨折才發現「問題大條了!」他呼籲透過早期篩檢和診斷防範未然。
根據研究顯示,國內65歲以上婦女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盛行率高達19.8%,男性則為12.5%,造成高齡者骨折原因中又以骨質疏鬆最多,鐘文隆提醒,骨質疏鬆症已有藥物可以治療,早期篩檢和診斷骨質疏鬆有其必要。
這名72歲的阿嬤,半年前在家裡與孫子玩耍,一高興就彎腰抱起孫子,突然聽到自己胸椎發出咯嚓一聲,背部一陣劇痛,經家人送到醫院求醫,X光檢查發現她的第12胸椎有壓迫性骨折,再做骨質密度檢查赫然發現其密度為負3.2,是嚴重的骨質疏鬆症,經給予背架穿著和骨鬆藥物治療,並建議阿嬤增加運動及曬太陽,約6個月後才逐漸恢復。
鐘文隆表示,一般人的骨質密度在負一以上屬於正常,在負1至負2.5之間屬於骨質稀少,超過負2.5就很容易引起自發性的脊椎骨折,尤其以胸腰椎交界,第12胸椎及第1腰椎最易發生,病患除疼痛難忍外,也會出現脊椎駝背變形、無法直立走路等症狀。
他指出,東方人飲食常缺鈣,台灣人又不太喜歡曬太陽,據醫學報告指出,台灣人的骨質密度是亞洲國家中最差的,低於韓國、日本,甚至是泰國。預防骨質疏鬆症要均衡飲食、養成每周運動3天每次持續30分鐘的習慣、每天曬太陽10分鐘、避免過量菸酒和咖啡、規律作息。
延伸閱讀
全身垂直震動療法
公告版位
本部落格提供脊骨神經醫學,物理治療、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痠痛、脊骨保健相關衛教。本網站提供的訊息僅供教育與醫療資訊推廣,不可以取代醫師、治療師、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或治療建議。如須尋求專業醫療診斷、建議或治療,請向醫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諮詢。
文章歡迎引用分享,請註明作者與出處。有找不到的衛教資訊嗎?請多善用部落格左側的文章分類與搜尋功能! 更多衛教資訊請按"讚"加入"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 Sep 25 Tue 2012 15:41
銀髮族殺手 骨折致死率逐年攀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