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比你想像中的重要!!

姿勢疲乏症候群(Posture Fatigue Syndrome)是現代常見文明病當中因體態不良所引起的身體失調,很多人其實因為工作型態與不良日常生活習慣的關係,使得身體長期處在一個不良的姿勢,造成身體肌肉不平衡的狀態。有部分的肌肉過於緊繃或縮短,而部分的肌肉卻處於過長或無力的狀態。幾項最常見的不良姿勢包括了頭部前傾、頸椎變直(失去原有的弧度)、肩膀向前向下、駝背、腹部微凸…等等。而大多數姿勢不良的人自己可能都不自覺,這是因為大腦已經將這長期保持的不當姿勢視為“常態”。

這一類型的症候群的患者通常會有頭痛、頸肩酸痛、背痛、胸痛或肢體反射疼痛的症狀。大多數的患者可能都沒有明顯外傷或受傷的病史,症狀起初也大多從偶爾輕微的不適逐漸發展到酸、麻、痛的地步。且大多數對於熱敷、按摩等等的放鬆療法都有不錯的反應。然而,若是根本的體態與肌肉平衡的問題未加以解決,局部的治療酸痛只是治標而不是治本的方式。先由醫療專業人員藉由詳細病史詢問、評估體態姿勢與理學檢查之後確定診斷與失調的肌肉群。針對不同的肌群給予不同的治療。

第一階段:疼痛控制。多數患者對於局部緊繃的肌肉放鬆療法都能有立即的反應。除了最普通的熱療、按摩與拉筋之外,如開文第一段所提,針對這類型長期慢性肌肉緊繃的個案很多不單單是肌肉本身的緊繃問題。在更高的神經控制層級,如肌腱反射、大腦控制體態、拮抗肌肉張力問題…等等都必須加以處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臨床上的治療如肌肉能量療法(Muscle Energy Techinque)、主動放鬆技術(ART)、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術(PNF)、脊骨神經矯正術(Chiropractic Adjustment)…等等治療手法同時對神經系統能給予刺激來達到放鬆的目的。

第二階段:疼痛控制的同時針對過於拉長或肌力不足的肌群也要開始逐步訓練肌力,才能與過於緊繃的肌肉加以抗拮。在初步訓練的時期必須加以針對肌力過弱的肌肉設計運動。多數患者因為長期不使用這些肌肉的關係,在訓練初期會覺得酸痛有加劇的情況,就如同平時不運動的人突然去跑了3000公尺一樣。不過這些不適的感覺通常在數週之內會隨著肌肉群的運動與適應程度逐漸減緩。

第三階段:功能性的復健以及體態的重整。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需要多處肌群合諧作用而產生。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單單藉由單一肌肉就能完成的活動。因此最終整合肌群的合諧度是有必要的。以最簡單的一個舉手的動作除了手臂與肩胛骨周邊的肌肉之外,其它如提肩胛肌、斜方肌、菱形肌、擴背肌等等肌群都是連結著脊椎(頸、胸、腰椎)與肩關節的肌肉。這些肌群能否合諧有效率的作用也關係著是否提供肩胛骨的穩定度。最後這一個階段就如同按下電腦的重新開機。讓過鬆與過緊的肌群在獲得適當治療之後,給予腦部正確的迴路刺激來做重新的整合訓練。大腦也才能重新學習如何“適當地運用肌肉”以及什麼是“正確的姿勢與動作”。這一項在整體復健過程當中是最重要的一環,大腦與肌肉的連結將被重新整合學習正確的“新常態”。

其他注意事項包括利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工作環境、寢具、座椅…等等。避免因不當的姿勢再次引發傷害。患者通常在治療的初期可能會有症狀加劇或不適的情況,原因就在於治療需要打破原先肌肉慢性緊繃的循環狀態以及重新訓練肌力不足的肌群所致。因此事先的溝通以及讓患者充分了解整個治療程序就顯得格外重要。其他有許多與體態有關的診斷例如筋肌膜炎(myofascial pain syndrome)、頸因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慢性肌肉/韌帶拉傷(chronic strain/sprain)…等等,都可以依照上述的基本原則以改善體態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1344878120  
   
  1170036048.jpg    1170036047.jpg
理想腰椎曲線                                                 腰椎過直 
                                                                     
張軒彬
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物理治療師

相關閱讀/參考資料

頭頭是道I-談頸椎弧度的重要性

頭頭是道II-談頸椎弧度與脊椎側彎矯正

頭頭是道III-談頭部前移姿勢

整脊造成中風!? 研究結果告訴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體態
    全站熱搜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