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更新日期:2009/11/17 14:26 中時健康 陳怡君/台南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的免疫疾病,除了常見的侵犯關節滑膜,可能造成關節變形外,還可能侵犯全身的器官,骨質疏鬆是患者常見的問題,因為體內的發炎物質不斷被活化,使骨質流失,再加上如果患者長期的服用類固醇,更容易加速骨質的流失,因此雖然暫時保住關節,卻得面臨麻煩的副作用-嚴重骨鬆。

成大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劉明煇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的過多的發炎物質,本來就會使患者體內的造骨細胞受到抑制,再加上如果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更會加強骨質疏鬆的風險,一旦因嚴重骨鬆引發骨折,比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本身對患者造成的傷害還大。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藥物,主要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類固醇、疾病修飾藥物及生物製劑,目前以疾病修飾藥物及生物製劑為主流,疾病修飾藥物及生物製劑能使疾病「安靜」下來,症狀趨於緩解,因為疾病修飾藥物與生物製劑通常需要使用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作用,一旦遇上病情嚴重爆發,多會以藥效較快速的類固醇作為「橋樑」藥物,及時減輕關節嚴重疼痛症狀,但如長期使用副作用極高。

生物製劑主要是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異常機轉,利用生物科技的方法,合成製作的標靶藥物,在近年被廣泛使用,劉明煇主任說明,這是因為生物製劑的多種特色,包括相較傳統疾病修飾藥物更具療效,長期使用效果不減、也可減緩關節的腐蝕破壞。

劉明煇主任指出,目前國內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共有三種,新一代「B細胞標靶」治療的莫須瘤用藥的頻率對患者而言相當便利,一次療程(靜脈注射2次,相隔兩周)藥效可達6個月以上,而抗腫瘤壞死因子-復邁與恩博,施用頻率分別為兩周1次及一周2次,大約有三成的患者,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療效不佳,而使用莫須瘤後,五成以上可達到良好治療效果。

各項藥物都有不等的副作用,因此醫師常需在療效及副作用中,取得平衡,讓患者能夠接受適切的治療,以免治好關節,卻反而被副作用給打敗,而目前最新免疫標靶療法-生物製劑,也帶領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進入新階段。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7&id=8583
================================================================================================
版主案
素有美國仙丹之稱的類固醇在快速降低發炎反應有相當不錯的效果,但是由於長期的使用或不當的大量使用會對身體造成相當大的危害,因此醫師在處方類固醇藥物或注射時必須格外小心衡量利弊 。日前新聞報導有醫師為了塑造"藥到病除"的形象,竟然不論大病小病都給予類固醇治療。雖然表面上症狀很快獲得舒緩, 但是實際上卻對自身的免疫系統造成傷害。 

很多職業運動選手為了在短時間之內解除疼痛再度上場也會選擇類固醇注射。 局部的類固醇注射固然使的發炎的部分立即舒緩,但是卻會讓周邊的肌肉韌帶組織變得相對脆弱。在過度注射類固醇的後果可能會導致韌帶肌(肉)腱過於脆弱而斷裂。然而多數患者在接受注射後卻以為不痛就是痊癒了而忽略後續妥善復健的重要性,使得傷害重複產生。 由於目前社會樣樣以"快速"為主要訴求,反而最符合醫學倫理與搭配人體自癒力的方式往往被認為緩不濟急,才會產生由病患市場主導醫療專業作為的情況。  

骨質疏鬆相關文章

淺談關節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