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a 長期以來都有右側下巴緊繃,打不開的問題。看過許多齒顎與顳顎關節矯正的專科醫師,嘗試許多治療,例如:按摩、咬合板、PRP增生療法、小針刀、針灸、雷射…改善的效果都相當有限。直到最近才由朋友介紹,找脊骨神經醫師(Doctor of Chiropractic以下簡稱:脊醫)評估。
經過詳細的檢查評估之後, 脊醫說:“這矯正有點奇怪,不過你要相信我,待會的矯正點會在左恥骨上。” 用矯正器輕輕敲打左恥骨之後,Andrea 立即欣喜地大叫 “我的下巴可以打開了! 你剛剛做了什麼神奇的事?!” 真的很神奇,下巴跟骨盆差那麼遠,為甚麼矯正恥骨完後下巴的症狀就立刻解除了?! 之後調整持續追蹤了數周,下背/臀部偶發的酸痛也改善了,原先下巴的緊繃感就再沒有出現過了。讓Andrea直呼不可思議。
Andrea 其實早在下巴不舒服之前三年,就有過下背痛、右臀痛、兩側腳踝相繼扭傷的病史。雖然當時這些疼痛已經無礙,只是偶發性的不適,並不影響日常生活。但這與之後的下巴痛,其實早就種下了因果關係。
早已有許多篇的研究都發現,下顎咬合與骨盆及頸椎的相對關係。不當的咬合,會影響骨盆關節的穩定度;同樣的,下肢力學不正常會影響骨盆關節,也會代償性地影響到下顎關節。文中的案例,就是一個相當明顯的例子。最早的下背痛/下肢力學失調的情況下,身體為了維持日常功能做了一些微調代償,(本案例為左骨盆後旋,每個人的代償機轉不盡相同) 這個身體的微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身體能以不痛的方式,繼續運作。但是,卻這往往不是理想的體態/姿勢或正常力學的傳導方式。在短時間之內身體可以用這低效率的方式運作,來度過疼痛不適期,但時間一長,就會衍生第二或甚至第三層問題。
所以要釜底抽薪的辦法,就是要找到問題的源頭。既然Andrea下巴痛不是單純TMJ的問題,也難怪一直針對下巴的治療都沒有效果。其他常見的會造成顳顎關節失調的問題包括枕骨、頸椎第一、二椎、這在姿勢不良的人或受過揮鞭式創傷症候群的人都非常見(研究統計高達88%的揮鞭式創傷症候群頸椎受傷者,連帶有顳顎關節失調的問題)、情緒(心理/潛意識)的問題都可能造成類似的問題。因此必須以整體全人方式的方式來評估,方能跳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框架。
所以下顎關節的疼痛,通常代表力學失調的訊息。可能代表著頸椎、骨盆、齒顎咬合有失調的狀況。反覆性的骨盆、脊椎問題不穩定,也可能是牙齒咬合出了問題,這時候就需要牙醫的評估診治。至於是哪一種? 需要由專業評估來判斷,再由適合的專業來處置。
美國脊醫與牙醫整合診治患者的合作至少已經有30多年,台灣在這方面的資訊與整合平台還相當落後。整整落後歐美先進國家一大截。期待未來台灣也能朝著專業整合合作的方向邁進。
文: 張軒彬 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