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位朋友有相當有趣的問題,五十肩是不是只有五十幾歲的人得的? 40歲呢? 60歲呢?都已經七十歲了,不可能會是五十肩吧? 其實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frozen shoulder),醫學上的正確名稱為沾粘性滑囊炎(shoulder adhesive capsulitis)。之所以有五十肩的俗稱是由於大多好發在40-60歲之間的族群,然而年齡只是參考,也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任何人都有可能有沾粘性滑囊關節炎的。

冰凍肩大多數是非外傷所引起,確實的起因並無定論。目前最被接受的說法是可能由於肩胛骨與肱骨(上臂骨)之間的相互位置與週邊肌力受到影響,改變肩膀力學上理想的功能,導致肩膀在動作時不斷地造成重複性的細微傷害(micro trauma),這些慢性傷害起初不容易察覺,當傷害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酸痛、發炎、關節活動度受限便隨之而來。此外曾有肩部手術 外傷或石膏固定的患者在一段時間長期不動之後,也會造成肩膀沾黏的情況。而研究發現有糖尿病、甲狀腺亢進、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心肌梗塞病史的病人較一般族群易患冰凍肩。

病程上大致上分為三期:
急性期(疼痛期): 此時處於發炎期,即使肩膀不活動仍然會感受劇痛。臨床上的治療大致上以疼痛控制為主 利用抗消炎止痛藥物,電療、冰敷、間歇性超音波…等等降低發炎反應。此時通常不建議做太過於激進的徒手矯治,然而患者仍然需要在疼痛能忍受的範圍之內從事簡單的居家復建運動,以避免之後組織的過度沾黏。

亞急性期(冰凍期):滑囊發炎過後留下許多結痂組織(scar tissue),造成沾黏以及活動度受限。此時的治療除了疼痛控制之外,也可以搭配徒手矯治疏緩沾黏組織,然而除了肩部之外,其他容易被忽略的胸椎、頸椎、鎖骨、以及第一肋骨也應當一併加以評估處置。物理治療可以利用熱療、深層超音波、同時搭配電療與復健運動。

慢性期(解凍期):治療原則與亞急性期同。此時活動度開始逐漸恢復。關節矯治與運動的範圍強度可依照患者程度進展逐步加強。沾黏組織於治療後逐漸鬆開的同時可能仍舊會伴隨些許疼痛或局部的發炎反應,可於拉筋前先給予熱敷鬆弛 而拉筋後給予局部五至十分鐘的冰敷,由治療引起的額外疼痛與不適一般大多會於治療後一至二日內減緩,若該疼痛仍舊持續應當於下次治療時告知治療師或醫師。

物理治療儀器利用:冰敷、熱敷、短波、超音波、經皮神經電刺激、冷雷射…等等。

其餘徒手治療方法: 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
                                  肌肉能量療法(Muscle energy tech.)
                                  高頻深層震動療法(Slacking therapy)
                                  肌內效貼布貼匝(Kinesio taping)
                                  脊骨/關節矯治(Chiropractic adjustment)
                                  葛雷斯頓術(Graston tech.)
                                  肌肉神經再教育(Neuromuscular reeducation)

居家運動: 擺垂運動、手指爬牆、肩膀外展、外轉與內轉拉筋運動…等等。治療運動需由專人評估教導之後開始。

冰凍肩是一個相當惱人的情況,不但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嚴重影響,睡眠品質更因疼痛而大不如前。一般的病程大致約為一年;最長至三年。而且臨床上先後發生雙側冰凍肩的案例不算少數,需要有一個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接受合宜的評估與治療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並縮短病程。



張軒彬
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物理治療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