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社會的變遷和人口型態的老化,更多現代人開始有了“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也更加注重養生的方法。因此近來自然療法、生機飲食療法、芳香療法、整脊指壓、瑜珈、養生氣功…等等的健康調理法也更被大眾所接受。很多民眾除了接受一般傳統醫學治療之外,也常常會問說有某方面的健康情況應該吃/做什麼比較會有幫助? 除了免於疾病之外,更要讓身體的機能達到理想,進而“健康的老化”。

其實在醫學剛剛起步的時候,是以症狀來作為治療的目標。只要是解決了症狀,就算是結束了治療,這是屬於“亡羊補牢”的做法。緊接著開始研究症狀的起源、為何會造成身體的不適、以及可能預防的方法。其中“防範未然”這一項觀念正是用較小的社會成本來換得較大的社會利益。最簡單的例子包括了預防疫苗的接注射、舉辦預防職業傷害的講習、宣導定期的健康檢查…等等。能夠避免或提早發現問題,很多其他由吸煙或肥胖引起的相關病症可能引起相當嚴重的健康問題,藉由提倡無煙環境、健康的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這無形當中可以節省巨額的醫療成本。

曾經看過一段文章的對話:如果人都不生病的話,那醫生不是就失業了?也有小兒科醫師曾對我說:的確,有廣泛推廣流感疫苗注射的年度生意總是有差。然而醫療從業人員的天職就是使人健康。廣義的來說,除了恢復健康之外,更包括了使人維持健康免於疾患。就像牙醫師會教大家如何正確的刷牙來“預防”蛀牙,建議周期性的專業牙齒清潔與牙齒健康檢查、婦產科醫師建議每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美國脊醫(Doctor of Chiropractic)建議定期的脊椎健檢,這些概念是為了提早發現問題,適時的解決或預防,以避免將來衍生更嚴重的問題。

曾經看過很多因為資訊與警覺性的不足,而忽略了剛開始的“警訊”而造成之後嚴重的結果。一位朋友之前穿拖鞋的時候總是左腳老是會落鞋,他也不以為意。平時的腰酸背疼也看似與這落鞋沒什麼關聯,總是去國術館給人推一推,整一整。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多,反正平時工作與作息也沒有多大的影響,所以他也沒去看醫生。可是之後病症突然急轉直下,背部劇痛,整隻左腳都沒力,還到醫院躺了幾天。做了核磁共振攝影檢查,醫生說有腰椎椎間盤突出,整支左腿的肌肉也很明顯的較右腿萎縮,若復健無效很可能需要手術。其實左腳剛開始老是掉拖鞋可能已經是L4神經根壓迫引起的肌力減弱(Ankle dorsiflexor weakness)。若是他剛開始有正視身體的警訊,尋找正當的醫療管道並開始注意平時工作的姿勢,他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疼痛是身體的警訊,並不是病灶的來源。很多沉默的殺手疾病往往發覺疼痛或不適時都為時以晚。其實並不是要大家沒事去看醫生,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重點是要大家養成對自己健康負責任的一種態度。愛惜自己的身體健康,注意平時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規律而充足的睡眠都是一種預防醫學的概念。新的醫療的觀念也逐漸由以往的“治病”逐漸地轉型為更全方位的“治人”。醫療人員是站在一種“輔助”的地位,依照個人需求不同,除了提供醫療上的建議之外,如何吃得更健康、如何適當的運動、如何選擇營養補充品…等等這些可以從日常生活當中做起的小細節更是現代人關注的地方。記得,健康是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上。

一位朋友分享的一段話很有意思, 也值得大家省思 "不要餓了才吃,不要累了才歇,不要病了才找醫生,不要老了才後悔"


張軒彬
物理治療師&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脊骨神經醫學 chiropractic
    全站熱搜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