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本部落格提供脊骨神經醫學,物理治療、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痠痛、脊骨保健相關衛教。本網站提供的訊息僅供教育與醫療資訊推廣,不可以取代醫師、治療師、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或治療建議。如須尋求專業醫療診斷、建議或治療,請向醫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諮詢。


文章歡迎引用分享,請註明作者與出處。有找不到的衛教資訊嗎?請多善用部落格左側的文章分類與搜尋功能! 更多衛教資訊請按"讚"加入" 倍康脊背諮詢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目前分類:心理健康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我們生活中,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最近有一篇2023年的研究,發表於"大腦、行為、免疫與健康期刊"中指出,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共同影響健康和康復的過程。這也告訴我們,在治療上,單純以生理結構醫學的方式是不足夠的,但現今的醫療模式似乎過度著重在生理結構醫學上,而忽略心理與社會因素對健康造成的巨大影響。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坦白說在還沒接觸到脊骨神經醫學之前,很難理解為何情緒對身體的影響會如此的巨大。聽課堂上的,讀書本裡的, 都不如自己親身接觸許多個案之後,被強大又真實的心理影響給震攝住。最近不少客人跟我聊到新的電視劇" 四樓的天堂" 。雖然沒看過, 但是Google了一下,第一集的標題卻讓我很有感 "心裏的傷, 身體會記住"。 多數人的求醫過程,總是著重在身體上的療癒。卻忽略了需要被療癒的可能不只是身體,還包括了心理。或者在有些人雖然不舒服在身體上,但"心理" 才是真正需要被療癒的區塊。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脊骨神經醫學深信人具有自癒的能力,若在生理、心理、與化學三大要素的平衡下,身體自然會將自癒的功能發揮到極致。生理的狀況可以透過身體檢查關節活動度、肌肉張力、心跳、血壓….等等許多可以測量與量化的工具來查覺變化與差異。化學的變化可從營養學、抽血、賀爾蒙檢驗…等不同的方式以儀器量化。惟獨心理/情緒的評估,我們或許可以由相處察覺某個人的心理或情緒出了狀況,或藉由問卷量表的方式略知一二、但是目前卻沒有可以客觀量化的儀器檢測方式可以了解心理/情緒的問題到底對身體有多深的影響。也因此在很多狀況下”心理/情緒”對身體造成的影響被過度的低估。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診間的一個對話中,醫師問患者上次治療後的狀況如何?患者回答說:「時好時壞。」然後醫師繼續追問:「那好的時間比較多?還是壞的時間比較多?」患者稍作停頓後回答:「壞的時間.......(停頓)」 醫師正要接下去問時....患者才說完下一句 「有減少」。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記錄一下最近碰到覺得非常神奇的事,似乎很難用科學的方式去解釋。或許冥冥之中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在引導~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沖(化名)是個武俠癡,把金庸大師的鉅作讀完之外,幾年前第一次來調整時,看到書櫃中的賞析金庸, 武學金庸、情愛金庸一套系列解析也全借回去看了一回。今年小沖已經是國三學生,每個禮拜都面對大大小小的考試與永無止境的模擬考。加上的升學壓力與同學間的氛圍,也讓他這陣子變得看重成績。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  (歡笑是最佳良方)一個笑臉,很多時候可以化解許多問題。

2886350_m.jpg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開心了會笑,但有沒有想過個問題? 或許是因為你笑了,因此才有開心的感覺。 你或許也曾有過這種經驗? 看著別人不知道什麼原因,莫名其妙的大笑,你看了別人大笑,自己也會覺得好笑,也會覺得開心? 有什麼好笑的? 笑成這麼開心? 笑到這麼歇斯底里? 可是你從頭到尾不知道自己在笑什麼?

不過,笑完了~居然還有一種通體舒暢的感覺! 這其實就是情緒和肢體語言的一種連結表現。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過Body language,身體語言,人可以表達內心中的情緒與想法。單純的透過身體/肢體/口氣/動作/姿態,周圍的旁人也能略知這個人心理的情緒與想法,現在是喜、怒、哀、樂、不耐煩、心虛….等等的心理感受。也有行為生理專家專門研究這一方面的身體語言,來剖析一個人的行為心理模式。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甚麼是安慰劑?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ill 因為持續一年多的肩頸痠痛來求助,又常伴隨的胸悶與上背痛。當評估心肺狀況與血壓時,Will看著手指上的血氧濃度監測器,竟莫名地流下眼淚。細問之後才發現原來Will的愛妻約莫在兩年前因病過世。在醫院的最後那段時間,妻子手上一直帶著血氧濃度監測器。看到這機器,讓他想起了那一段刻骨銘心回憶。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許多人都相信夢境可能反映著某些現實生活中的壓力、被壓抑的想法、或甚至未來的未知實境,也因此有許多解夢的說法。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否曾經聽著一首熟悉的歌曲,歌曲的旋律與歌詞將你帶回過去的情境? 吃著家鄉味的食物,勾你起媽媽的味道與家的記憶? 聞到曾經熟悉的味道,讓你不由得想起許久未見的某人? 人的感官與記憶在刺激之後產生了記憶與連結的功能。也就是在上一篇文章中曾介紹條件式反射。看似無關的兩件事卻發展出密不可分的連結。
 
文章標籤

脊醫張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